美對台軍售「NASAMS」 助空防靈活配置估2031年交付
IDF經國號戰鬥機升空,國軍「小聯勇」操演從18日晚間起,在屏東恆春三軍聯訓基地展開,現場強大的落山風也成了考驗。
眼鏡蛇攻擊直升機也出動,從夜間驅離敵軍到日間主力反擊,考驗官兵的戰術執行與應變能力。而為了發揮不對稱作戰的優勢,陸軍向美方採購的ALTIUS-600M攻擊型無人機也陸續交貨。
國防部長顧立雄18日親自視察,表示以烏克蘭的實戰經驗顯示,在戰場上面對人力、資源的劣勢,更應該廣泛創新運用無人載具。而繼美國國務院13日批准對台軍售案後,美國國防部再宣布,雷神公司獲得近7億美元的合約,負責採購國家先進防空飛彈系統(NASAMS)設備,經費就是來自於2026年度對台軍售資金。
國防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他生產的NASAMS飛彈,其實是一個執行案,因為這個軍售案是在去年10月26日就已經宣布了,依照北約派駐在烏克蘭的技術軍官指出,美方他們在交付給烏克蘭的NASAMS系統,總共擊落了900枚來自於俄羅斯的巡弋飛彈和無人機,命中率高達90%以上。」
專家表示,未來面對中低空的威脅,NASAMS可以跟台灣的既有天弓三型、愛國者二三型,還有強弓飛彈,形成高、中、低、超低空的配置,預計交付日期落在2031年。而面對共軍可能攻台,美國國會年度的報告則指出,台灣預警的時間正在減少。
美國國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說,「『軟封鎖』也就是類似法律戰的行動,基本上可以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進行,包括宣布設下飛彈或演習關閉區域等,而關於對台攻擊和預警時間,中國的行動看起來與其說是演習,不如說是彩排。」
但報告也指出,雖然目前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正計劃立即入侵台灣,但仍示警美國及盟友,不能再假設台海危機的可能性不高,或認為擁有充足的時間為此做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