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調查:大專生97%認同心理健康支持服務 實際求助者僅2成

(圖/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近期針對全台大專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97%的學生認同心理健康支持服務,但實際求助比例卻僅有20%。此外有部分學生會使用會使用AI工具進行對談,AI成新世代的自我調節工具,專家提醒,應注意AI是否能提供實質協助。學者則呼籲,減少心理諮商資源污名化,讓更多學生勇於求助。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12)日發布2025年「大專學生壓力調查」報告,本次調查是延續2023、2024年兩年的計畫,針對學生心理韌性與社會情緒學習(SEL)現況,在今(2025)年4月到9月間透過網路問卷向全台大專學生進行調查,最終共回收2558份有效樣本。

調查發現,大四學生相較於低年級學生,在面對壓力時能有較好的心理調適能力,可以將壓力視為成長動力與機會。

此外,調查也顯示,約有40%的大學生社會情緒能力佳,雖然這些學生會低估自身能力,但同時也比較謙虛,且具備高度自我覺察與反省力,能在壓力中保持彈性。不過也有約5%的大學生社會情緒能力較弱,且因為對自己不夠瞭解,在生活適應和調適能力都易遇到困難,是需要加強心理支持與輔導措施的高風險族群。

而在心理求助行為方面,調查結果發現,有高達97%的學生認同衛福部推出的「青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但實際求助者僅20%,兩者比例落差達76.8%。而本次受訪的學生中,多數仍偏好傳統面對面的心理諮商,但也有部分學生已嘗試透過AI工具調節自我情緒。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副理事長王郁茗提醒,應該要注意AI新工具的使用,是否能真正提供學生實質協助。諮商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則呼籲,提升心理諮商資源可及性,並透過公眾宣導,減少心理諮商污名化,讓更多學生勇於尋求專業協助。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