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懸案奪3命 原林義雄宅邸成首座「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發生在1980年的「林宅血案」,林家嬤孫共3人遭到殺害,至今仍是懸案。文化部近日公告,將位於北市信義路巷弄的原林義雄宅邸、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義光教會列為「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成為全台首個通過審定公告的該類型不義遺址。
文化部近日公告,將位於北市信義路巷弄內的原林義雄宅邸、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義光教會,列為「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是自今(2025)年4月國家人權博物館「推動民間設置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辦法上路後,全台首個通過審定公告的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
文化部指出,該場址原為林義雄擔任台灣省議員時期的住宅。1980年2月28日,林義雄因美麗島事件受審開庭時,有歹徒侵入林宅,並殺害林義雄的母親與2位女兒,林當時9歲的長女則身受重傷,全案發生45年至今仍是懸案、尚未偵破。
兇案發生後,林宅無法出租、出售,導致林家經濟一度陷入困境,直到1982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教友發起募款,買下林宅後改作教會,並命名為「義光教會」,即代表「上帝公義之光」。該教會至今每年2月28日均會舉行林家嬤孫追思紀念禮拜,同時紀念戒嚴時期遭難的政治受難者。
文化部表示,該場址有助於彰顯威權統治時期,受人權侵害者的生活起居,是具時代性、重要性或獨特性事件的空間場域,因此審定為「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
國家人權館自2014年起進行白色恐怖時期相關史蹟點調查,並提出「不義遺址」一詞,將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大規模侵害人權事件的發生地規劃為歷史遺址,並予以保存或重建。目前國家人權館公告的不義遺址共分成3類,包含「審定不義遺址」、「潛在不義遺址」與「具轉型正義意涵場址」。
李彥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