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重症近6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籲家長提高警覺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丹娜絲颱風過後,傳染病風險上升。疾管署公布上週新增1例類鼻疽及5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均為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另外新增1例類鼻疽死案例是在風災前發病,推測為吸入性感染;另外也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搶救中,疾管署提醒家長,今(2025)年腸病毒重症累計有13例,含7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一定要提高警覺。
腸病毒威脅又來了。上週國內新增2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重症病例,分別為中部剛出生8天的小男嬰,發病後疑似敗血症,收治新生兒加護病房;另一個案則為南部小女嬰,出生5天就染病住院,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救治中,疫調顯示兩名個案的母親生產前都有疑似症狀,不排除是感染源。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新生兒感染之後發生了這個症狀是比較全身性的,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之後的重症,有可能這個病程會變化的很快,而且致死率都會相當的高。」
另外丹娜絲颱風過後,新增5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及新增1例類鼻疽病例,類鼻疽個案為中部80多歲女性,仍在住院治療中;另外有一名南部70多歲男性因感染類鼻疽死亡,為6月中旬風災前發病,推測為吸入性感染。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災後在強風暴雨之後,這些在土壤中的一個類鼻疽菌,它就會暴露在地表面上,所以就更容易造成接觸感染或是吸入感染。」
疾管署強調,今(2025)年國內累計有41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其中4例死亡,為歷年同期第三高,提醒民眾風災後清理家戶環境時,應配戴口罩、手套及穿著長筒雨靴;另外今年累計13例腸病毒重症病例,含7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提醒家長要提高警覺,若發現孩童活力不佳、喝奶量下降等徵兆,要及早就醫檢查治療。
吳仲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