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控官方打詐數據忽略145萬移工 民團籲建立友善通報機制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政府加強力道打詐,但目前官方數據忽略多達145萬的移民工,南洋台灣姊妹會歷時1年完成全台首份針對移民與移工詐騙風險的制度性調查,顯示網購是最常見的詐騙類型,遇詐時選擇報警的比例偏低,而許多移民工不只是因為太單純或缺乏警覺,很多時候是沒有選擇的權利。

台灣詐騙猖獗,警政署打詐儀表板最新統計假投資、網購和假交友是最常見的詐騙類型,南洋台灣姊妹會指出,官方統計沒有以移民工身分作為分析維度,未能揭示婚姻移民與移工的受害樣貌,讓反詐策略難以針對高風險族群制定有效對策。

南洋台灣姊妹會理事長洪滿枝表示,「我們雖然看起來是不同的身份,但是其實因為政策制度的關係,讓大家其實是掉入共同的陷阱。」

南洋台灣姊妹會以1年時間,調查研究移民工如何面對不實資訊與詐騙。約3成受訪者曾遇詐騙,最常見的詐騙類型是網購,占了33.7%,其次是親友銀行帳號被盜用,要求借錢或匯款32.5%,而遇詐時只有13.71%會報警。

南洋台灣姊妹會執行秘書周慧盈指出,「不信任警方,或者是不覺得報警是有用的。」

政大社工所教授夏曉鵑指出,移民工被詐騙,不是因為不懂或沒意識,他們是政府製造出的被害者,尤其移工制度形同奴工制度,創造了黑市和詐市。為此,不是一直提醒移民工要學聰明就夠了。

政大社工所教授夏曉鵑表示,「我知道你(逃逸移工)需要工作,然後我告訴你說你跟我走,我有一個工作,那你給我多少錢介紹費,我拿到錢之後我人就不見了,我就人間蒸發,逃逸移工知道可能被騙,但是只能冒險。」

強化多語言資訊的傳遞與管道,報告也建議加強與移民工團體合作,建立友善移民工的檢舉與通報機制,最重要的是改善移工制度與不友善的移民政策。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