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分隔島雨後變「菇島」 專家:為有毒綠褶菇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這幾天雨一直下,結果高雄有些分隔島都地方長出野菇,但是專家就提醒,這些戶外或市郊外生長的野菇有些有毒,而且常常有民眾誤食野菇就醫,所以提醒大家,若不確定品種,不要亂摘或是拿去吃,不然有可能會中毒。
這處位於高雄鳳山的道路分隔島,出現一大片野菇,一朵一朵淺色野菇,駕駛、行人都跑來拍照。
一名高雄市民表示,「學校下過雨也是有,可是我小孩說沒有這麼大朵的。」
當地居民說,丹娜絲颱風過後長出一、兩朵,這禮拜幾乎每天下雨,發現野菇長成一大片。這些野菇經過專家檢視,研判是有毒性的綠褶菇,警方也前往移除,以免好奇民眾影響交通和自身安全。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明,「我們衛生主管機關的統計,在台灣引起中毒,白色野菇最常見就是綠褶菇。綠褶菇它是一種毒菇,有毒性,如果民眾不小心誤食,可能會出現腸胃道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肚子痛、腹瀉。」
工務局公園處副處長羅椉元提醒,「部分公園及道路分隔島上長出了白色的蕈菇類,有些有毒性,請民眾看到不要隨意摘採食用。」
5日上午前鎮區這片綠地還有商場前還能看見野菇,其中也包含綠褶菇,專家提醒門診許多誤食野菇中毒個案,民眾千萬小心。
高雄市民王先生說:「那個應該不能吃吧,我怕那個有毒,而且也不乾淨,地上都污水呀。」
另一名市民呂女士說道,「連摸也不要摸,有毒啦,那種吃下去有人吃死耶。」
專家指出,民眾對外觀鮮豔的野菇較有防備心,卻疏忽白色野菇也可能含毒性,不管郊外還是市區,除非確認品種,否則一律建議不要採摘、食用雨後冒出的野菇,確保安全。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