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食品安全機構研究發現,玻璃瓶裝飲料中含有的塑膠微粒,濃度比塑膠瓶裝飲料高出50倍,原因是玻璃瓶上的金屬瓶蓋在製造時會相互碰撞,瓶蓋內部塑膠薄膜會因此產生碎片,並在裝瓶後掉落到飲料內。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瓶蓋可以在生產完成後,透過清洗並吹乾的方式去除表面的塑膠微粒。
《衛報》報導,法國食品安全機構比較水、可樂、茶、啤酒、葡萄酒、檸檬水等不同飲料,分別以玻璃瓶、金屬瓶、塑膠瓶等不同容器盛裝後發現,除了葡萄酒外,所有裝於玻璃瓶飲料中的塑膠微粒濃度,均比塑膠瓶飲料高出50倍,關鍵原因在於玻璃瓶上金屬瓶蓋內的塑膠薄膜。
研究發現,玻璃瓶飲料中含有的塑膠碎片,顏色與金屬瓶蓋上的內膜相同。研究共同作者德豪特 (Alexandre Dehaut)說明,這些金屬瓶蓋製作完成後,會放置於盒子或袋子中,此時就會因互相摩擦留下刮痕,而這些刮痕殘留的塑膠碎片,就會在裝瓶後掉入飲料中。
《衛報》指出,這些塑膠微粒中含有1萬6000多種塑膠化學物質,其中雙酚A(BPA)、磷苯二甲酸酯、PFAS等神經性有毒物質,都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增加心臟病發作、癌症風險等。
研究人員指出,當瓶蓋製造完成後,可以透過清洗並吹乾的方式,去除表面的塑膠微粒,避免在裝瓶後掉落進飲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