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實海鯤號海測沒有時間點 顧立雄:須達安全條件才能出海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潛艦國造海鯤號進度延宕,4月海上測試跳票,國防部長顧立雄接受中央社專訪,證實海測沒有時間點,今(23)日再度重申,必須達成出海條件才能出海。對於外界關注11月能否交艦,學者分析,先前關鍵裝備較晚取得才導致造艦工程延宕,海軍跟台船正進行最後的泊港測試,順利就會投入浮航測試。
潛艦國造海鯤號背負國人期待,面臨進度延宕,先是4月海上測試跳票,接著傳出5月12日有望展開海測但沒下文,引起外界擔憂11月交艦的目標恐出現變數。國防部長顧立雄接收《中央社》專訪,證實海鯤號的海測沒有時間點,目前仍在泊港測試。
被問到「海鯤號海測是不是現在進度延宕,沒有時間表?」,國防部長顧立雄回應,「我們海鯤號就等泊港測試備便了以後,我們自然就會進行海測好不好。」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則表示,「在2024年1月原定交付的這個潛望鏡,延宕到去年2024年的5月才交付,所以整個造艦的工程大概就延宕了4個月。那麼在海測階段就會先進行浮航,也就是它必須先作為1艘合格的船,才可以作為軍艦。」
此外,台海情勢嚴峻,國軍有建軍備戰的壓力,因為中共目標2027年具備犯台能力,國軍加速籌獲海馬士多管火箭、M1A2T戰車、各式無人機,並進行兵力結構調整。顧立雄強調,要讓中共犯台的成本高於利益,因此要求國軍2027年必須達到「高戰備」。學者認為,精進官兵的訓練跟心態至關重要。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表示,「不管是立即戰備操演或者是我們的漢光等等,這一些其實都會去讓我們的一個官兵在接到命令的時候,不管是無劇本也好或者是無想定也好,都能夠快速地去因應各種狀況。」
顧立雄表示,國軍要建立「多域拒止、韌性防衛」,也會深化台美軍事合作,因應台海威脅。
國防部23日發布,偵獲共軍出動20架次軍機,其中有18架次逾越台海中線,進入台灣北部、西南及東部空域;加上軍艦7艘次與公務船1艘在台海週邊活動,面對共機四面環台,國軍嚴密應處。
楊宜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