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幽靈」冷心低壓通過台灣 為何氣象署示警慎防午後強降雨?

(圖/取自氣象署官網)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氣象署今(8)日一早於臉書po文指出,台灣上空正好有如幽靈般存在的「冷心低壓」通過,會加劇原本午後雷陣雨規模,甚至可能出現冰雹。今日下午台灣西半部多處縣市都下起大雷雨,北市文山區時雨量甚至一度高達71毫米。冷心低壓是如何形成的天氣現象?為何容易增加降雨強度?

冷心低壓是什麼?

氣象署8日一早於臉書po文表示,今日台灣上空正好有「冷心低壓」通過,並將其形容為「幽靈般的存在」。

根據氣象署解釋,冷心低壓常出現在夏秋2季海面上的高空中,是一種逆時鐘旋轉的渦漩,由於中心處的溫度比周圍還要更低,因此被稱為冷心低壓。

由於冷心低壓不像一般的低壓系統有明顯可見的雲系,加上通常位在距地面5至10公里左右的高空,因此無論一般地面天氣圖或是衛星雲圖都難以發現它的存在,必須透過觀測高空水氣的「水氣頻道雲圖」才能一睹樣貌。

(水氣頻道雲圖資料畫面。圖/取自鄭明典臉書)

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則在個人臉書發文解釋,稱這次是因為剛好有高層雲系被捲入冷心低壓的環流中,因此難得可以透過動態雲圖直接觀察它如何向台灣移動。

為什冷心低壓會導致降雨變強?

(8日午後全台多處降下午後雷陣雨。圖/取自氣象署官網)

氣象署指出,由於冷心低壓中心溫度較低的特性,因此所到之處的高空溫度也會隨之降低,導致地面到高空的溫差增加,對流發展就會更旺盛,最後使得午後雷雨的規模更為劇烈,甚至可能會有冰雹出現。

另外雖然冷心氣壓通常只存在高空中,但是偶爾也會出現向地面發展的情況,此時就有可能會誘發出熱帶性低氣壓甚至颱風等地面氣旋現象。

鄭明典則補充表示,由於冷心低壓本身就是高層的輻合流場,可以支持周邊原本的對流輻散場,讓已經存在的對流系統更為增強。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