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醫師脊損以電動行李箱代步 逛百貨遭驅趕業者致歉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嘉義市有醫師因脊髓損傷行動較不方便,上週到台北某百貨公司逛街時,以電動行李箱代步卻被制止、驅趕,發文質疑業者沒有同理弱勢族群需求。百貨表示會修正保全態度,希望消費者諒解之餘,還是建議使用政府認可的正規輔具。學者提醒,科技進步,越來越多具有接駁功能的小型電動載具被創造、生產,政府應正視這現象,儘早檢視和規範,避免模糊空間。

旅館內騎著電動行李箱代步,民眾來去自如,嘉義1名神經專科醫師宋思權本身是脊髓損傷者,上週到台北某間百貨公司使用電動行李箱代步,卻被保全喝斥要求離開。

宋思權第一時間解釋自己行動不便,將電動行李箱當成輔具還是被制止,讓他質疑業者沒有同理弱勢族群的需求。

醫師宋思權說道,「科技的進步會幫助到許多行動不便的人,這個以後我絕對不是個例,會有很多狀況的話,我希望依我個人的經驗,能夠提供給社會大眾一個新視野、一個看法。」

百貨公關總監張仁淑表示,「關於我們的保全人員的態度上面,我們會加強的做改進,那也希望消費者可以多給我們一些機會。」

百貨公司回應會要求保全改進,也希望消費者使用百貨內的正規輔具,交通部也不認為電動行李箱是運具;警方則提醒,個人行動器具雖然納入慢車種類,但各縣市都沒開放行駛在公共道路上。

嘉市警交通隊副隊長吳俊緯指出,「違反者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處行為人新台幣1200元以上、3600元以下罰鍰。」

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負責人張學孔教授指出,「創新服務越來越多,交通部它從這個安全的角度來看,通常都是用比較保守的方式來看新型的運輸工具,我們法規永遠置後。」

學者也提醒,科技進步,具接駁功能的輕量型電動器具不斷被創造,像是電動平衡車或是電動滑板車也常有人用,卻礙於法規無法普及化,建議政府若認為電動行李箱不屬運具,應儘快規範禁止,避免模糊空間讓民眾或業者無所適從。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