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牢佇陷阱得救、恢復健康 臺灣烏熊野放轉山林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舊年12月,臺中山區有民眾通報發現臺灣烏熊踏著套索著傷,經過4個月的治療,共放轉去山林。有學者建議,毋但愛管理拍獵的家私,嘛愛共烏熊活動的地點整理出來,才會當避免仝款的代誌一直發生。(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在松茂部落耆老的吟唱祈禱下,眾人以泰雅族的傳統儀式為即將野放的黑熊祈福,打開野放籠的瞬間,被命名為Lisayung的黑熊飛奔重返山林。

2023年12月,台中和平松茂部落的山域有民眾發現這頭黑熊誤中套索受困,救援團隊耗時10個多小時讓牠脫困。經過4個月的照養醫療後,除了受困套索的右前掌無法保留,其餘條件已經符合野放標準。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秘書吳貞純指出,「以往並無黑熊接近部落活動的紀錄,照養期間牠對人也保持高度警戒,所以這次僅有上耳標後,就將其送至人煙罕至的適合棲地進行野放。」

台中分署表示,這回救援是由松茂部落居民熱心通報及參與,當地也會組成巡護隊加強通報。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黃美秀則表示,2023年通報的救援案例就有10件,大多集中在台東海端鄉和花蓮卓溪鄉。

黃美秀表示,「如果居民只是通報後領獎金,對黑熊的誤解依然存在,然後他的相關行為也沒有改善,政府接下來還是會疲於奔命的救傷。民眾的作為沒有跟著提升,這是我覺得比較擔心的,野生動物的危害防制管理,其實要適當的積極跟主動,避免誤傷非目標的物種。」

黃美秀表示,通報救援數量增加不代表族群數量提高,但反映出應加強狩獵行為的管理和獵具使用應加強監控,政府應該儘速盤點黑熊出沒熱區,才能避免一再發生類似事件,耗費過多社會成本。

李彥穎/編輯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