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北醫大英靈追思紀念會 感念大體老師無私奉獻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臺北醫學大學26日上午舉行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大體老師們為醫學無私奉獻,心意令人動容,到場致意的家屬們即使心懷不捨,也尊重這份心意,同時期許醫學生們未來皆能成為良醫。

出生於1924年,因戰爭報考黃埔軍校的涂成璜,早年是位抗戰英雄,一直以來對於自己的身後事都執意要簡單海葬,希望自己能夠隨著大海回到家鄉,幾年前因為想要回饋社會,毅然決然簽下大體捐贈。

大體老師家屬涂女士指出,「身體不是什麼,只是個軀殼,真正能夠留下的是對世人有貢獻。」

同樣也是發揮大愛將大體捐贈的,還有95歲出生於中國四川的譚宗鳳女士,因為與丈夫的相識在台灣落地生根,從什麼事都不用做的大小姐到一身好廚藝打理著家庭,身為虔誠的基督徒,她常將感恩知足掛嘴邊,決定將大體捐出以行動展現大愛。

大體老師家屬魏女士表示,「有一天看電視就談到大體捐贈,我母親就說普通人,走的時候做件有意義的事情好了,就來捐贈大體,那時候是2001年。」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系學生必修課程,學生除了靠大體老師來真正認識人體結構,學生們也從他們的身上感受到生命無常與價值並學會了感恩。

北醫牙醫系劉同學指出,「一開始比較困難的,要怎樣去辨認哪些是真正重要,真正要找到的神經血管,那些是其實是可以忽略的、稍微移除,這樣子才方便觀察的。」

北醫牙醫系游同學透露,「覺得我好像什麼都會了、什麼都背起來了,哪一條血管叫什麼名字,它旁邊是什麼神經我們都知道。但是就是因為有大體老師,讓我們學習,才發現說實體上我們並不會,難得一次機會,我們一開錯,神經斷掉或者血管斷掉,就再也就看不到。」

院方表示,今(2024)年啟用的大體老師共有13位,因此特地舉辦追思會,除了讓大體老師家屬在莊嚴的會場中緬懷家人外,師生們也為大體老師獻上最高敬意及感謝。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