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島碼頭整修完工近期啟用 蔡總統任內是否登島引關注
週一(18日)上、下午公開行程都在台北的蔡總統,再被問到卸任前是否會登上太平島?
因為平面媒體報導,海巡苗栗艦15日從高雄港出發,載著先遣人員於17日下午抵達太平島,要出席18日的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完工啟用儀式。還傳出過程中,有中共054A型的飛彈護衛艦徐州艦,在太平島30浬外水域跟監。
不過據了解,苗栗艦出海是執行碧海專案,為例行巡護勤務;而太平島碼頭近期會啟用,但並非18日。
國防安全研究院資源與戰略所所長蘇紫雲指出,「採取持盈保泰的做法,也就是維持我們治權跟管理權,實際的執行或許是一個可以考量的方案。」
學者認為,蔡總統任內是否踏上太平島?在現階段複雜又敏感的南海局勢下,思考的不能只是主權宣示,應該從整體戰略角度做審慎考量。
總統蔡英文表示,「台灣自製勇鷹號已經交機27架,國艦國造的海鯤軍艦也已經完成下水典禮。」
蔡總統也接見旅美加空軍子弟返台團,提及近年國防自主的成果。而傳出她和副總統賴清德日前一同出席雲林艦交船典禮後,秘密視察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
會中潛艦國造召集人黃曙光和台船代表提出,7艘後續艦可以「3+2+2」或「2+3+2」等方式分批建造。蔡總統交給賴清德決定,賴當場表達要做就一次做完,被解讀拍板量產政策。對此,台船表示樂觀其成。
台船副總經理周志明指出,「其實在世界各國都是這樣來做,應該是一艘接著一艘建造。然後中間的過程中,都有不斷地去精進。如果政府這邊有這樣的一個政策,能夠去延續,我想對國防、還有對台船來講都是好的。」
台船指出,一次造7艘後續艦應是指一次編列7艘的預算,生產線最多可同時建造3艘,如此可以縮短後續艦期程、提升造艦能量,也能留住人才。
至於外界評估,每艘後續艦經費約為200億元,台船認為,還得考量通膨、材料成本浮動等因素,相關預算編列仍待國防部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