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台北植物園每年一主題 介紹生活周遭植物免成植物盲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植物,不管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食衣住行育樂,甚至藉由觀賞植物得到心靈慰藉,台北植物園每年推出不同植物主題,帶領民眾更系統性認識生活周遭的植物,不要成為「植物盲」。

走進台北植物園的「薑區」,可見各式各樣的月桃葉,有常見的月桃,還有葉片更大的恆春月桃,雖然不吃月桃葉,但可以拿來包粽子,而月桃葉旁邊有一種竹芋,又叫葛鬱金,光看葉子一般人可能看不出個所以然,不過它的根莖可是鼎鼎有名的「澱粉植物」。

農業部林試所助理研究員吳維修說道,「把它地下的根莖挖起來然後壓碎,用水攪一攪,可以把它的澱粉洗出來,洗出來之後就是太白粉。」

而薑區的主角薑種類繁多,不過沙薑及黑孔雀薑等植株已經枯黃躺平,其實它們正在休眠,靠著地下莖存活著,人類利用其地下莖作為調味,它也有利尿排汗的藥效。而這棵「羅氏鹽膚木」摘下果實一嚐,明顯有鹹味,讓以前的人不用住海邊,也能有鹽來調味。

吳維修補充,「我們又會叫它山鹽青,山上的鹽巴。原住民就會採這個果實當作食物鹹味的調味。」

來到台北植物園可以深入認識植物的各種層面的功用,我們熟悉的咖啡跟茶,分別取其果實與葉子,還有冬天想要喝杯仙草茶暖胃,靠的就是把仙草曬乾烹煮。香料、飲料、油料、染料、製酒、造紙,可說人類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食衣住行育樂都離不開植物。

吳維修說道,「人沒有一天離得開植物,除了吃用之外,其實我們還有很多心靈上,需要植物來慰藉,跟植物生活在一起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為了鼓勵民眾一同加入、探索植物世界,不要成為植物盲,林試所每年都會推出不同主題,帶領民眾從不同角度了解植物資源的重要性,認識這些花花草草不只繽紛了眼前的世界,更滋養我們的一輩子。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