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抗超級細菌衍生抗生素濫用的抗藥性問題,可望有新解方。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近期發現細菌中的關鍵訊號分子,有助於醫界研發出不會引起抗藥性的新型抗生素,並且分析出人類先天免疫系統,其實是從細菌的抗菌蛋白演化而來。
研究人員將大腸桿菌抽取出來,再使用蠕動幫浦將目標蛋白分離出來,中興大學研究團隊花了10多年的時間,去(2023)年底發現細菌裡前所未見的新型核苷酸訊號分子「環雙嘧啶核苷酸」。
它就像是細菌裡頭的警報器,在敵人入侵時發送訊號啟動防禦機制,研究成果有助於人類解決超級細菌抗藥性的問題。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科系副教授陳曄表示,「可以把這些訊號分子去除,細菌抵抗就比較薄弱,可以破壞它的防禦機制,讓細菌更容易死掉。」
抗生素濫用導致抗藥性的超級細菌產生,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2050年,每年將有1千萬人因為抗藥性問題死亡,目前抗生素研發多以殺菌導向,但興大團隊發現「環雙嘧啶核苷酸」後,可望讓抗生素研發轉向解除關鍵分子,就不會有抗藥性問題。
另外研究人員也發現,人類先天免疫系統的核心成分,不只源於無脊椎動物的果蠅,還可追溯到從細菌演化而來。
中興大學校長詹富智表示,「發現細菌抗病毒的抗菌蛋白,跟人類的免疫系統的免疫蛋白的結構非常相似,所以也解構了過去人類免疫系統的起源。」
這2項革命性的研究成果,陸續在2023年下半年登上自然通訊科學期刊,也將提供給醫界臨床試驗的學理依據,有助於研發不會引起抗藥性的新型抗生素,成為對抗超級細菌的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