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廢棄物去化難題推SRF 環團:管理不善恐釀戴奧辛汙染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解決廢棄物去化的難題,政府推動將適燃廢棄物做成固體再生燃料,簡稱SRF,每1噸SRF大約可以替代0.86噸的煤。不過環保團體擔心,SRF如果管理不善將衍伸戴奧辛等污染問題,新的法規必須盡快跟進,讓管制更完備。
台灣事業廢棄物產量居高不下,其中可燃廢棄物每年約有20萬噸的處理缺口。為了解決去化的難題,政府推動將適燃廢棄物,包括廢塑膠、廢木材以及分選後的垃圾,製成固體再生燃料,簡稱SRF。
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表示,「我們希望能將SRF拿來做妥善的能源回收,取代混燒、燒煤炭,就可以減煤。」
1噸SRF可以替代大約0.86噸的煤。但環保團體擔心SRF的成分遠比煤更複雜,當中不適燃的物質,包括PVC塑膠、溴化阻燃劑等,如果沒有做好管控,可能產生戴奧辛等空污危害。
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認為,「如果沒有去規範來源,一定要排除某一些燃燒不利、污染不利的廢塑膠,種類實在太多、太混雜了。」
目前SRF的去化有7成是做為鍋爐燃料。但現行的鍋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是以燃煤鍋爐為考慮基準,只有規範粒狀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戴奧辛和重金屬的部分,雖然準用焚化爐標準,但1年或2年才檢測1次。
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提到,「我們也會擔心廠商在防治設備不足,或者是鍋爐不適合的情況下,會不會燒出來的東西有問題。」
大氣司表示目前正在研擬新規定,未來會對使用SRF的鍋爐增加檢測項目與提高檢測頻率。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根穆回應,「一定規模以上的特定設施,才能夠來使用SRF。第2,如果要使用SRF,必須設置相關的空氣污染防治設施,而且也將定在新的標準裡。」
目前每年有20萬公噸SRF進入工業鍋爐,未來將持續擴增。新的污染防治法規應該盡快公告,避免不符合規範的鍋爐鑽法規漏洞。
楊子瑩/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