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嘴潭工程廢土填烏溪河岸 環團批毀生態水利署稱提升防洪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鳥嘴潭人工湖工程產生數百萬立方工程廢土,水利署拿來填在烏溪河岸,宣稱是「培厚」。但環保團體指出認為根本就是堆置,一遇大雨洪水,不只往下游沖刷造成水質混濁,更破壞野生動物的棲地,對此水利署仍強調培厚可提升防洪能力。
影片拍下位於烏溪石灼橋下游,一整片河岸都已進行「土方培厚」,水利署強調這是為了保護堤防與自然邊坡,施工前經過審查,符合河川治理需求,但環保團體高度存疑。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楊國禎表示,「現在最明顯的是,我們的官方就是要把水(土方)堆積到河床裡面,讓大水把它沖走,(土方)就多到他們沒辦法處理。」
興建鳥嘴潭人工湖產生巨量土方被水利署拿來培厚河岸,追蹤此事達1年多的石虎協會指出,這樣的行為衝擊生態,影響瀕臨絕種的石虎、巴氏銀鮈,呼籲公部門停止,但始終未得正面回應。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專員陳祺忠說:「你們在下游復育巴氏銀鮈,結果你們在上游在那邊一直狂堆土。你一面做好事,另外一面又做壞事情去毀掉牠。」
但水利署回應「培厚」是依法施作,事先有做生態檢核,根據監測沒有影響下游。並強調這是國內外常見的工法,有助提升防洪能力。
經濟部水利署副總工程司簡振源回應,「颱風以後,我們也驗證這個培厚,有發揮整個保護河防的一些功能。」
第三河川分署主任工程司梁志雄表示,「只要不沖毀掉堤防,就不會對人民生命安全有影響,事後我們會在被沖毀的灘地,我們會再去補土再去培厚。」
環團拿出空拍照指出在石酌橋填土後又流失,而實地走訪培厚區也發現水土流失,有的地區填完沒幾個月又崩塌掉,呼籲廢土應暫置下游,對此三河分署仍強調培厚不是固定設施,本來就設定作為緩衝,會被大水沖刷。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