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台北市政府與議會早中央一步,在去(2022)年6月通過《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7月5日函報行政院,不過台北市議員指出,遭到中央卡關,已經超過1年2個月仍不核定。環境部則表示,行政院還在研處中,但條文如果與法律牴觸的話則無效。
《氣候變遷因應法》今(2023)年2月生效施行,不過為了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在柯文哲市長任內,北市府推出《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去年6月22日在市議會三讀通過,同年7月5日函報行政院,但台北市議員秦慧珠指出,已經過了1年2個月到現在仍未核定,根本是遭到中央卡關。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秦慧珠表示,「不能夠中央卡地方的關,這是惡例。不希望地方搶功又不希望地方能夠有進步的法令,走在中央的前面,所以就拖延1年2個月,不讓地方自治條例核定。
自治條例減碳期目標2030年減40%,比中央訂定24%積極許多,中央只針對排碳大戶進行盤查徵收碳費,自治條例則要求一定規模上市櫃公司應揭露企業經營與氣候保護之間的關聯資訊、氣候風險報告,每年定期更新,否則可罰3至10萬。環境部表示,並無卡關,是需要審慎檢視條文。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指出,「本身訂有罰則,依照地方制度法的規定須由行政院核定,涉及的法規也相當多,行政院所屬的各相關部會也正在檢視是否有跟相關法令牴觸。」
台北市議員秦慧珠認為,若中央認為有法令牴觸之虞,請明白說明,市議會會依法修改,無法接受中央不乾不脆的態度。也有專家指出,上市櫃公司應揭露資訊,金管會已有規定,若北市自治條例通過,憂心會讓企業面對到中央地方2套制度,恐有所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