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播文物館展古董 招民眾了解廣播史

1940年來完工的國家廣播文物館,以前號做臺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到今內底,猶閣有保留真濟古董的廣播設備。為著欲予民眾會當知影過去的歷史,館方今嘛,舉辦各種活動,希望予國家廣播文物館、成做文化交流的平台。(本則新聞標題、導言、內文皆為臺文)

紀錄片放送香港人移民台灣的生活,導演嘛分享拍片的過程。嘉義縣民雄鄉的國家廣播文物館,佇拜六禮拜舉辦活動,邀請新住民來分享佇台灣的生活。

在臺港人 曾志豪:「以前遮的廣播對象可能是對岸,但是我感覺這馬可能是全世界。特別是香港佮臺灣連結起來以後,敢有啥物新的看法,所以來到民雄這个所在,我感覺希望會當有廣播擴大放送的效果。」

民眾 黃先生:「遮有實境遊戲,今仔日閣有港澳的交流分享會,另外閣有多元族群的市集。我感覺這其實佇咱民雄有遮爾仔多元的環境,其實足好矣,因為阮囝嘛是澳門人佮臺灣人的結合。」

除了新住民的講座,國家廣播文物館內底,嘛展覽誠濟彼當陣留落來到今的古董設備,配合活動的設計佮體驗,予人會當來認捌彼當陣時代的背景佮廣播對社會的影響。

中央廣播電臺副總臺長 李明俐:「咱這个國家廣播文物館進前是中央廣播電台前民雄分台,較早佇日本時代是日本對南洋廣播的一个所在,佇咧戰後,成做中央廣播電台對東南亞廣播一个基地。」

國家廣播文物館講,1940年彼當陣使用的電台發射機,到今閣保留佇這个所在,所以文物館毋但有過去的歷史,嘛希望透過多元的合作,予這个舊廣播基地,未來會當繼續傳播新的在地文化。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