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縣新城古蹟門額佚失 民間收藏捐贈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清領時期因應林爽文事件而新修築的鳳山縣新城,原東南西北等城門共有6塊門額,有3塊佚失多年。不過高雄一戶林姓人家中,他們前天通知高市府前來查看,才得知石板門額的歷史價值,決定將門額捐贈給高雄史博館。
道光十八年字樣依稀可見,原以為已佚失的鳳山縣新城南、北門門額,多年來一直埋於台灣銀行鳳山分行現址底下,60多年前興建分行時被挖出,當年擔任台銀駐衛警的高雄林老先生,見工人要把石板拿去當水溝蓋,於心不忍就用近半個月薪水300元買回。
原收藏者林京酉表示,「我想一想,這種東西,這不是普通的石頭,你要把它載去當水溝板,這樣也不對。」
林家猜測石板可能是文物,但不知來歷跟價值而長年堆置,近期因家中整修才通知高市府來查看。
24日經文化局初判,可能是距今185年前,清領時期修築的鳳山縣新城南、北門額,林家便決定捐給高雄歷史博物館,26日完成簽約。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代理館長李旭騏回應,「(史博館)將會同學者專家,持續針對門額的現況跟歷史脈絡,進行調查研究。完成後辦理相關的典藏審議程序,等到完成相關作業後,研議適當的展示方式。」
由於鳳山縣新城遺址保存狀況較不如舊城,原有6塊門額只剩東便門還在門上,東門則保存於曹公廟,上頭同樣可見道光等字樣。如今加上林家捐贈的南北門門額,還有史博館原保存的郡南第一關門額,總算尋回了5塊,增添鳳山縣新城文史研究的豐富度。
黃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