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廢水再利用 紅豆田產量提升33%
林靜梅 林志堅/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養豬場將豬隻排泄物排入大排、河川,造成水質污染,也對周遭居帶來極大的困擾,環保署決定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以契作試辦的方式,媒合農民使用這些處理過的豬屎水澆灌,其中在屏東新園種紅豆,發現提升33%產量。
養豬場附近的大排水溝滿是豬排泄物,臭氣沖天水質非常差,為了改善,環保署決定推動將這些豬屎水回收處理後,拿來澆灌農田,選定位於屏東新園的這處紅豆田試辦,施灌3個月共24公噸後,紅豆多收成了300斤,約增加33%。
農民李太太表示,「過來才灑一次化肥而已,有比較省肥料,豆子較大顆,收成較多。」
為了減少養豬廢水排入水體,環保署與農委會決定共同推廣「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紅豆實驗顯示,不只作物產量提升,化肥使用還能減半又可省水,環保署希望以成功的例子吸引更多農民加入,但坦言要讓習慣使用化肥的農民改變生產方式,是目前最需克服的關卡。
環保署水保處長顏旭明指出,「有一些農民會有一些疑慮 ,習慣使用化肥,改用這個沼液沼、渣到農田,使用的時候他會比較害怕影響。」
使用豬屎水澆灌,會不會反而造成土壤累積重金屬環保署解釋,再利用的沼渣沼液經處理濃度較低,另外也進行土壤監測,應無污染疑慮。而今(2023)年評估擴大規廣到畜牧場較多的彰、雲、嘉、南、高、屏等6縣市,試辦種植水稻,更多農民加入就能減少畜牧廢水排放,改善水質。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