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工業區汙染頻傳 環保署用科技儀器提高篩檢精準度

位於桃園的大園工業區為營運40多年的老舊工業區,鄰近的住宅區深受工業區污染所苦。環保署北區督察大隊,利用空氣品質感測器、與IOT物聯網及遠端水質監測,進行污染熱區篩檢,2年下來總共告發13次,陳情案件也將減少超過一半以上。

工廠煙囪正在排放白煙,不像水蒸氣,飄散後會消失,它仍拉出長長煙尾,另外這家工廠的煙囪的排放也很類似,研判皆為粒狀物污染,這些工廠都位於大園工業區,工業區營運40多年,不只空污,水污染也頻傳,當地里長直言,困擾居民好幾十年。

桃園市大園區內海里長許程睿說道,「現在公司也跟我們里民都共存,兩側都是工廠,困擾我們好幾十年了。」

有些工廠排放空污選在夜間、或是污染物像是揮發性有機物,肉眼難辨。環保署北區督察大隊出動「氣顯儀」,再搭配IOT物聯網連線的空氣盒子,明顯可見紅色區塊就是污染嚴重,遠端鎖定污染源後,就更容易掌握污染行為,立即進場稽查。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北區督察大隊長張乃仁指出,「過去我們常在做汙染稽查的時候,民眾最詬病,尤其是味道問題,最詬病就是說,我跟你講,你來的時候都已經沒味道了,你就跟我說查無污染,所以其實這一次主要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會對居民帶來臭味困擾的還有水污染,稽查人員在地下水道,加裝水質監測器,成功查獲一家處理電鍍廢液的工廠,排放有害重金屬廢水,目前檢方仍在追查。

北區督察大隊指出,這2年透過這樣監控,共告發13家次,附近居民陳情案件,從56件下降至25件,此稽查模式也將運用在觀音工業區。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