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溪南北空品大不同?空氣網出現「視覺邊界」
林靜梅 謝其文/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受到擴散條件不佳影響,今(12)日中部以南空品不佳,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上指出,空氣網資料明顯出現「視覺上的邊界」,在大肚溪、烏溪以北與以南的空品大不同。對此環保署認為是氣象條件造成,學者則進一步說明,這是氣流受山脈影響,這條所謂視覺上的邊界,會隨不同氣象條件移動。
中南部空品不佳,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上指出,12日出現了「視覺上的邊界」,邊界位於大肚溪與烏溪,以北空品較好,以南出現橘色提醒與紅色警示。環保署表示,空氣網是收集自俗稱空氣盒子的數據,其實空污趨勢,跟用正式測站的變化一致,認為這條邊界是受氣象條件影響。
環保署監資處副處長胡明輝說明,「應該是氣象條件的影響,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氣象條件,可能界線在不同的點也有可能發生,我們並沒有把它特別解讀。」
學者進一步分析,台灣受雪山、阿里山與中央山脈的地形影響,形成3個空品區,氣流來到中部,會轉成西北風,汙染物一部分會被帶往南邊,一部分則累積在當地,把山脈位置圖套在12日空品圖,可見中部跟北部空品區、出現交界,而此交界並非固定不動。
長榮大學綠能與環境資源系教授賴信志指出,「(它不是固定在一條溪,只是今天剛好在這條溪?)對,它有時候會更北一點,有時候會南一點,但是最重的原因是因為那個山脈,它把氣流擋住了。」
此波空污因為擴散條件不佳,將在中南部持續多日,環保署表示要等到周日冷空氣南下,才會逐漸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