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家金融機構加入預警系統 民眾匯款至問題帳戶將跳警訊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警政署統計,網路轉帳、臨櫃匯款,占國內詐騙案件付款管道的前兩名。也因此,原本只有5家金融機構試辦的「疑涉詐欺境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已經推動到全國36家金融機構,讓行員可以即時提醒可能受騙的民眾。
「檢察官他也不會印法務部啦,他一定是地方法院(檢察署)。」努力勸導不要匯款,因為婦人接到一通假冒檢察官的詐騙電話,說她的銀行帳號涉及刑案詐騙,所以要轉帳30萬給假檢察官查扣,還嚇她不能跟行員說,否則要帶回法辦,還好行員與警方用心,終於攔下這筆詐騙匯款。
新北市中和分局中原所副所長蔡宏志表示,「警方到場安撫謝民情緒,並告知為常見的詐騙手法,成功攔阻新台幣30萬元。」
國內36家金融機構也全面正式啟動疑涉詐欺境外金融帳戶預警機制,民眾如果匯款到已遭報案的境外金融帳號,銀行作業平台就會跳出警訊,行員將會關懷提問客戶,提醒可能遭到詐騙,產生類似警示帳戶功能。至於是否會考慮減少這些問題帳戶的轉帳金額上限,或採取延遲匯款機制,金管會強調有交易效率等等問題,重點還是放在加強防止詐騙的關懷提問與宣導。
不過詐騙樣態層出不窮,交付管道也有所變化。根據警政署統計詐騙案件,ATM提款機與遊戲點數卡交付比例降低,網路轉帳與臨櫃匯款比例不但還是最多,而且都增加超過兩個百分點。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指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種的不法的態樣一定會推陳出新,所以我們也請銀行公會擔任一個平台就滾動式的檢討。」
另外近來也有詐騙集團透過第三方支付業者取得虛擬帳號詐騙,金管會表示已針對高風險客戶的虛擬帳號強化控款。另外也有人詐騙民眾信用卡號與OTP驗證簡訊的驗證碼,金管會也請銀行公會研議如何強化驗證簡訊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