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役男體位標準將放寬 國軍評估未來需更多戰力投入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防部近期預告役男體位區分標準將有所調整,常備役與替代役男人數都將增加,加上目前正在研擬延長役期,各界認為這代表國軍檢視未來戰力需求,需要更多人力投入,另外由於現代戰爭型態改變,替代役男雖然並非位居戰場第一線,但對於後勤補給與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將會提升並增加全民防衛能量。

除了研擬延長義務役男役期,國軍近期也預告調整役男體檢體位標準,包括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病、甲狀腺機能過低、貧血或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膝關節損傷、椎間盤突出症、視力及視器、以及杜瑞氏症等,都增加較嚴格的檢驗規定。

另外常備役與替代役體位BMI值範圍擴大,像是常備役BMI從17到31,放寬到16.5到32,軍方強調這有助兵役公平。但外界認為這代表國軍評估未來防衛需求,需要更多的戰力投入。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表示,「役政署傷病停役原因的分析由國防部會銜內政部,那麼主要的是針對BMI身高跟視力來做了一個研討調整以符合社會公平。」

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施孝瑋則說,「能夠服役的人基數變大,都代表就是未來需要去進入軍事訓練的人變多,為未來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預作準備。」

另外原本身高157公分以下免役,現在規劃155公分至157公分,BMI值在15到35之間要改服替代役,多少也反映出未來全民防衛政策下替代役有相當重要性。

國防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表示,「國軍的這個後勤上面來講,(替代役)他當然一定可以扮演更重要的一個角色,我想這個相當程度反映一個,我們現在就是國軍加強備戰以及所謂全民防衛、全民皆兵,這樣在這種思維之下的一個精進及措施。」

施孝瑋也認為更多役男服役,接受軍事技能訓能,對於未來後備戰力與全民防衛能量會有更大幫助。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