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中共認知作戰改為「負面情緒動員」 學者:製造假新聞分化民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國對台認知作戰模式多元,中研院跟國防院研究分析,發現中國一改過去用正面宣傳方式。隨著美中貿易戰、疫情延燒,已逐漸轉為「負面情緒的動員」,製造假新聞。學者指出,中國反過來利用台灣多元民主的聲音,散佈質疑政府的言論,分化民心。

網紅林維綱:「包機接返中國公民,登記需要有中國護照,還有旅行證件就可以了。其中有一條還包含台胞證,就讓我感覺到什麼,即使你不聽話,但也是我們的孩子啊。」

今年2月,烏俄戰爭初期,一名自稱「台灣小伙」的網紅,在抖音平台讚揚中國撤僑包機迅速,國安局第一時間揭露是假訊息,也查出他是中國栽培的網紅。

面對中國對台認知戰,模式越來越多元,中研院跟國防院研究分析,發現中國過去偏好用正面宣傳,提出多項誘因。隨著美中貿易戰、疫情延燒,近年已逐漸轉為「負面情緒的動員」,透過製造假新聞分化台灣民眾。

國防院網路作戰與資安所助理研究員曾怡碩表示,「因為有的人就是說,某某人你怎麼附和中共講這些話,是中共同路人。但事實上你如果去追查,應該是中共採用了我們的內部一些不同的聲音。」

學者指出,中國反過來利用台灣多元民主的聲音,採低成本的方式,在網路散佈國人質疑、監督政府的言論,分化民心。

此外,即便大腦不採信虛假的資訊,仍會增加大腦認知處理成本,形成負面衝擊。研究還顯示,年輕人缺乏足夠的公共事務知識,容易被外部訊息干擾。就有孩童表示,抖音、小紅書等社群軟體充斥威嚇台灣的言論。學者認為,政府、學校勢必要提升國人媒體識讀能力。

民眾說:「中國很棒,不然就是台灣很弱、很低級之類的。教育部要再加強,叫小孩盡量不要滑到,因為很多人都是被抖音洗腦。」、「應該沒有那麼笨吧,應該知道他們在說什麼,睜眼說瞎話之類的。」

迎接年底選戰,中國恐有新一波認知作戰,考驗國安單位應處。此外,美國政府資助的知名反集權組織「自由之家」宣布,將在台灣開設辦公室,作為印太地區的根據地,要在印太區域擴大並深化與民主人權團體的合作。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