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提升國內足球參與可能 公共平台倡議「千足計畫」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去年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倡議「千足計畫」,期待建置社區足球場,或以現有場地改為複合式球場,降低足球運動場地取得的難度。但倡議至今滿週年,沒有實質進度,透過立委舉行記者會,請體育署加快期程。
盤球向前還要學著轉向,4歲的緯緯參加社團後,喜歡踢足球,在台灣有不少孩子和他一樣。不過他們的爸媽說,平常要在社區或找合適地方踢很困難。
足球爸媽聯合應援團淮媽表示,「為什麼我的小孩下課之後,不能像打籃球的人一樣,我走到社區公園,我走到就是學校,就有籃球框就有籃球場,就可以讓我們隨時想要踢就可以踢。」
足球場地少,就算有也不便宜。新北市的錦和運動公園,有標準足球場,但一小時收費2000,這群孩子只能在旁邊練習,克難用水瓶當標示物。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代表林珦如指出,「警察他就說你可以踢球,你可以在空空的草地上,愛怎麼踢就怎麼踢,但是任何的設施都不能來搭配訓練。」
不是要有更大的足球場,是希望有個簡易或複合式球場,為此,民眾焦佳弘去年在公共平台倡議「千足計畫」,但一年過去,體育署卻沒有實質進度。
體育署設施組副組長蔡文娟表示,「同時也會把剛提到的這個社區型共用的這些部分,納到這個我們未來要提列的公共計畫的一個建設部分。」
體育署表示,已針對場地規範與工程經費,完成利用小型空間踢足球的手冊定稿,先提供給地方參考,下個月邀集各縣市盤點現有場地,因地制宜,鼓勵設置5人制或共用型足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