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停辦2年的香格里拉對話,10日至12日在新加坡重新召開。10日也就是是會議首日,《法新社》報導指出,美中防長因為台灣議題爆發口角衝突,中國強硬表示將不惜一戰、維護領土和主權完整,美國則要中國停止對破壞台海穩定的相關行動。
會議第2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身穿印有烏克蘭國旗圖案的衣服發表視訊談話,會議中,澤倫斯基引述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名言,「若沒有國際法,大魚就會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那我們就不復存在」,用以強調國際法的重要性。
澤倫斯基並向超過40國的575名代表致詞表示,西方和亞洲盟國至今對烏克蘭的援助至關重要,他也強調,「這不僅是對烏克蘭的幫助,也幫助了你們自己。」澤倫斯基重申,烏克蘭戰爭的結果,將決定未來世界秩序的走向。
澤倫斯基並指出,烏克蘭淪為戰場後,俄軍封鎖黑海與亞速海(Azov Sea)港口,導致烏克蘭生產的糧食無法出口至全球市場,全球糧食危機隨之升高,亞洲與非洲多國也可能發生飢荒,他說,這不僅是傷害了烏克蘭人而已,也傷害了全世界。
「我們必須讓俄國停戰,不能讓俄國透過阻斷海上通行危及自由航行,」他直指烏克蘭危機不只對歐洲而言迫在眼前,對亞洲也是,而那些作壁上觀的國家,很快將會面臨俄國所帶來的糧食、能源與經濟危機的衝擊。
在演說結束的提問環節上,《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外交政策專欄記者羅金(Josh Rogin)先是引用日相岸田文雄前一日所說「今日烏克蘭可能是明天的東亞」向澤倫斯基提問,中國一直不放棄以武力犯台,有什麼建議給台灣?
澤倫斯基回應,今日的烏克蘭就是全球的借鏡,國際社會必須支持任何先發制人的措施以避免戰爭。並說,「沒有人能從戰爭中獲益,除了那些野心勃勃、胃口不斷被養大的特定政治領導人以外。」澤倫斯基說,我們必須透過外交手段協助需要支持的國家,必須採取預防性的措施。
澤倫斯基還說,烏克蘭戰爭給世界上了一課,一旦衝突爆發,人類將付出無比驚人的代價,必須盡一切努力找出避免衝突的外交解方,他也強調,國際社會必須在緊張局勢擴大為衝突前出手相救,以確保小國能夠抵抗侵略者。
澤倫斯基表示,「我們必不能棄他們不顧,任憑另一個財政、領土和設備方面更強大的國家擺布。」並說,「如果外交手段有辦法解決,我們需要透過外交途徑解決;但這必須在事前就做,而不是等到戰爭爆發才展開行動。」
即使澤倫斯基的回覆是順著羅金的提問,並未將「台灣」與「中國」一詞具體代入回答內容中,不過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今日刊出一篇題為〈澤倫斯基呼籲國際社會在中國發動攻擊前先支持台灣〉(Zelensky calls for international support for Taiwan before China attacks)的觀點文章,作者正是在會議上向澤倫斯基提問的記者。
羅金在該文指出,澤倫斯基雖然上述談話並未明確點名中國,提及「野心勃勃、欲求不滿的領導人」時也未點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但他認為澤倫斯基此番言論,已是他本人與烏克蘭政府至今對台灣及台灣存在權發表過的最堅定捍衛言論。
羅金內文分析,澤倫斯基認為,亞洲國家不能坐等危機發生才對台灣有所行動,這將重蹈俄國發動侵略戰爭前歐洲國家所犯下的錯誤。
此外,羅金評論,自俄羅斯發動侵略戰爭以來,中國並未出聲譴責俄國,而是與俄國聲氣相通地指責西方,但也未積極支持俄國入侵行動,因此烏克蘭忌憚中國所扮演的角色,基輔始終謹慎以待、避免與北京爆發衝突。羅金分析,然而在澤倫斯基發表上述談話後,基輔與北京的微妙平衡將可能被擾動。
羅金表示,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武嚇,台灣政府不斷以烏克蘭所遭受的苦難與自身相提並論,但中國嚴拒此類對比,堅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問題是內政問題,不容外來勢力干預。
文末羅金寫道,儘管中國堅決否認烏克蘭和台灣局勢有所關聯,但多位亞洲領導人也在香格里拉對話中表示,俄國侵烏戰爭不啻為一記警鐘,警醒中國可能會攻打台灣的危機。正如日相岸田文雄10日發表演說所提及的,「今日烏克蘭,或成明日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