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影片《樂動心弦律》入圍3項全獲獎 改寫手語電影紀錄【手語新聞】

聾演員特洛伊科特蘇爾在《樂動心弦律》中成功詮釋聾人父親的角色,拿下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這也是繼1986年瑪麗麥特琳以《悲憐上帝的女兒》獲得最佳女主角後,再次有聾人獲得奧斯卡獎,贏得全場舉手歡呼。
席安海德,妳是最好的溝通者,妳把聾人世界和聽人世界結合在一起,妳是我們的橋,妳的名字將永遠刻在這橋上。
我爸爸是我們家手語比得最流利的人,但是他由於車禍,脖子以下都癱瘓了,再也不能比手語。爸爸,我從你身上學到很多,我會永遠愛你,你是我的英雄。
我只想說這獎是獻給聾人社群、聾人子女社群、身障社群。
——最佳男配角得主特洛伊・科特蘇爾

《樂動心弦律》劇作家兼導演席安海德說:「這部電影發揚聾人文化,瑪麗麥特琳35年前贏得奧斯卡,她是產業界裡唯一的一位,她一直是這個族群唯一的代表;改變的時候到了,對聽障族群來說這是重大時刻,對樂動心旋律這個大家庭,對身障族群來說,這創造了歷史。」

製片人菲利普・羅塞勒特上台領獎,他在致詞時表示,「拍攝這電影並不容易,從拍攝的第一天開始,我們的演員和工作人員應該要在凌晨4點出海捕魚時,但我們卻被告知有一場巨大的風暴即將襲擊,這只是我們問題的開始。但妳(席安海德)一直讓這艘船航行,妳一直是夢寐以求的最好的船長或製片人。這些出色的演員們,你們在幕前、幕後都建立美好和充滿愛的家庭,讓每個人都想成為其中的一員。」
《樂動心弦律》是改編自法國電影《貝禮一家》英文片名CODA是Child of Deaf Adults的縮寫,意思是聾人子女,該片描述聾人家庭中唯一聽得見聲音的女孩露比,從小要為父母和手足做外界溝通橋樑,喜歡唱歌的她如何在追尋夢想的同時,又兼顧為家人對外溝通。
片中的聾人角色全都由聾人演員親自上陣,本片獲得奧斯卡3項提名,最後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改編劇本全數獲獎滿載而歸,不僅為以聾人為題材的電影寫下新紀錄,更締造串流平台新的里程碑,對成立不到3年的Apple TV+來說,是極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