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改選/走不出九二共識,藍營基本盤將持續萎縮【特稿】

110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晚間由選委會召集人曾永權公布結果,朱立倫獲得8萬5,164票,以45.78%的得票率當選國民黨主席,張亞中6萬0,632票,得票率為32.59%居次,江啟臣3萬5090票,得票率為18.87%,前彰化縣長卓伯源5133票,得票率為2.76%殿後。
國民黨現任黨主席江啟臣僅獲3萬多票,傍晚6時20分現身中央黨部承認敗選,並恭喜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宣布,將率一級黨務主管總辭,在9月底完成交接。
九二共識從優勢成包袱
回顧這次國民黨黨魁之爭,兩岸政策與「九二共識」成4名候選人辯論焦點,無論是江啟臣強調的「原汁原味」九二共識,或是朱立倫所主張的,以「社會力」沖淡政治、累積善意形成執政基礎,而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提出的「和平備忘錄」也引發外界側目。
對各參選人在兩岸路線上的歧異,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沈有忠向《公視新聞網》表示,九二共識或兩岸議題,從90年代、21世紀初作為國民黨競選的優勢,如今成為國民黨競選的包袱,他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台灣內部選民結構的變化,以及中國崛起後對台灣的霸凌行為。
沈有忠以書面回覆《公視新聞網》指出,「九二共識」即便成為包袱,但對年長的偏藍選民而言,仍有一定的市場,他認為因此難以被國民黨完全切割或放棄,「只能舊瓶裝新酒,讓年輕與年長選民都能接受。」
江啟臣在2020年黨主席補選政見發表會時曾主張「九二共識過時且欠缺彈性」,而今則以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作為政策主張,沈有忠觀察到,不管是江啟臣或是朱立倫對九二共識都有些避而不談,或是添加新元素淡化九二共識的包袱,「但張亞中是直球對決」,沈有忠解釋,中共把九二共識當成談判的鑰匙,談判的目的是為了和平,「張亞中直接談和平備忘錄,像是『火中取球』,無論火滅了沒,想直接達陣。」
沈有忠補充,九二共識已是將近30年前的「產品」,40歲以上的選民可能對當時的時空背景有些瞭解,這些選民也不是完全接受。而有投票權,20到40歲的選民,不只沒經歷過,而且可能完全把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劃上等號,絕大多數都是不可能接受一國兩制。
2019年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大會發表「習五點」談話,定調九二共識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並稱將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沈有忠以書面表示,「在習近平推波助瀾下,九二共識可以說已經在40歲以下的選民完全失去吸引力。」
沈有忠指出,國民黨是九二共識這個詞彙的創造者,在這個詞彙下也創造過一個世代的輝煌,這個世代的菁英把九二共識看成是他們在當時對兩岸的貢獻。然而,他也提醒,如果不能接受台灣選民結構變遷、兩岸關係早已物換星移的客觀事實,「九二共識不但沒有市場,也會成為國民黨負面的包袱。」
張亞中竄起,未來發展待觀察
這次國民黨主席爭霸,其中參選人張亞中以其「統派」色彩與直言不諱、甚至敢講敢罵的形象,為這場疫情下較顯平淡的國民黨主席選舉添薪加柴,成為全台焦點。
張亞中在8月初民調支持度低迷不到5%,原預計繼續飾演「邊緣人」角色的張亞中,卻於9月4日的電視辯論會後聲勢鵠起,讓原先大勢底定、或至少是「朱江之爭」的黨主席選舉,進而為「朱張之爭」增添不少想像空間。
至此,張亞中不僅為這場風平浪靜的國民黨魁之爭吸引媒體目光、增添話題,其支持度更是「超江趕朱」,甚至據《TVBS》16日公布的選前民調顯示,張亞中在國民黨員中的支持度翻了好幾倍達 30.6%,首度超越朱立倫的27.5%,更遙遙領先江啟臣的12.8%。拉近來看,在選前之夜一份在藍營內部流傳的最新黨員民調,朱立倫支持度僅以29.3%領先張亞中的28.4%,雙方差距不到1%。
而對張亞中勢如破竹的崛起,有評論將張亞中比擬2018的「韓流」現象,更有媒體以「韓國瑜 2.0」稱之。對此,沈有忠分析,張亞中之所以能吸引部分韓粉,在於張亞中的言詞風格與韓國瑜類似,加上江啟臣與朱立倫都被視為無法「護韓」的失敗者,張亞中相對面孔新,這次受到關注讓韓粉像是找到可以依附的靈魂。但對於張亞中後續聲勢能否延續,沈有忠則認為,還有待觀察。
2022地方大選成新任黨主席驗證指標
而黨主席選舉結果是否影響12月的4項公投案?沈有忠認為,年底公投若無綁大選,選舉張力較低,加上疫情還未落底、選民也還未習慣「與病毒共存」,他指出專業性的政策投票加上疫情威脅,投票率預估不會太高。
「真正可驗證的指標,」沈有忠表示,將落在2022地方大選,「一方面雖是基層選舉,但擴及全國,二方面大多數縣市仍是兩黨對決的態勢,」他認為縣市長會比縣市議員更具有代表性,六都又比一般縣市具有指標性。
沈有忠進一步分析,2022地方選舉,對國民黨反而能有較佳的起手勢,民進黨受到疫情、疫苗、萊豬等事件衝擊,本來就居於被動。但國民黨如果因為主席選舉而分裂,那就讓民進黨有很好的機會,可以轉守為攻。不過如果國民黨因這場選舉而分裂,最後得益的會是民眾黨,估計可接收5到10%縣市議員的基層票。
國民黨陷兩面作戰窘境
「又要深藍基本盤,又擔心嚇走淺藍和中間選民,國民黨陷入兩面作戰窘境,」沈有忠分析這是朱江兩人淡化、被動處理九二共識或兩岸議題,還有冷處理韓國瑜和韓粉的原因,但如今張亞中吹皺了一池春水,兩岸議題和韓粉又成為主席選舉的焦點,他直言「這是江朱最不樂見的結果」。
沈有忠最後表示,國民黨真正要面對的,是在於路線問題,他指出如果國民黨走不出九二共識的框架,和主流民意只會越來越遠。加上年長而逝的選民,一來一往之間,國民黨在可見的幾年,基本盤會持續萎縮。
「這不是靠一個政治明星、或是只靠網路的工具效應就可以避免,」沈有忠提醒,國民黨需要的,不是明星和熟悉網路操盤,而是建立讓年輕人可以接受的內政、外交、兩岸的論述和主張。
(※ 本文為《公視新聞網》採訪學者沈有忠觀點,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