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台南新景點「河樂廣場」 親水公園理念受質疑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受到聯合國提出「永續城市」概念影響,台灣不少沒落的角落,經過重整得以重生,成為都市新亮點。台南的河樂廣場就是個例子,它的原址原本是過時的商圈,經過市府重新規劃,鹹魚翻身成為觀光客的打卡熱點。只是號稱親水公園的河樂廣場,卻和國際間討論的「親水公園」的概念,相去甚遠。

河樂廣場,顧名思義是希望大家在這裡,可以享受到像在河畔般玩水的樂趣;2020年3月,這個公園盛大開幕,強調是市中心的潟湖,也是人們可以親近水源的親水公園。想不到,這個備受矚目的公園,開幕不滿一年,就遇到南部乾旱缺水,只好配合節水措施,暫時停止供水,原本的人工水道,現在變成孩子們奔跑的遊樂場。

現場民眾表示,本來想帶小孩玩水,結果才發現河樂公園沒有水,覺得有些可惜。
 
即便沒有水,這裡還是一個寬廣的遊憩空間,只是河樂廣場這個響噹噹的大名,如今變得有些尷尬。探究原因,是這裡的水不是來自溪,也不是來自河,而是引用自來水。

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說,「我們不希望它用自來水,因為真的是太浪費了,那個是我們民生用水。」晁瑞光建議,若把過去5條港上面的水系,一些直接導引過來到河樂公園,不用自來水,只要簡單的過濾系統,然後常態地維持,對台南市而言,就是一個很永續的開放空間,目前有一點點可惜。

細看河道,隨處可以看見自來水的進水排水裝置,而這些裝置連接著一套過濾淨水系統,每日清潔循環一次,且定期消毒。

晁瑞光認為,RO逆滲透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這是一個開放空間,道路的落塵、天空的落塵,還有平常在那邊玩水、脫鞋子帶進來的沙土,它的量已經很大。

這裡的水質安不安全?專家有很大的疑慮;但這套淨水系統的美意,是希望能把排放到廣場的自來水,消毒過濾後循環使用,減少自來水的用量。因為這池水是人工注入,無法像自然河水那樣,經由流通達到淨水效果,才如此大費周章。至於到底值不值得,有待評估。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