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義雄出走 衝擊民進黨改革形象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林義雄是第三位退黨的民進黨前主席、在他之前、還有許信良和施明德。尤其林義雄一直有鮮明的道德形象,他的退黨、對民進黨是極大的震撼。學者也認為、林義雄的選擇、也正凸顯了、道德理想跟政治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淡出政壇的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一幅帶著斗笠,一身便裝的苦行僧模樣,林義雄選擇走不同的路。為了堅持國會席次減半,不惜得罪黨內同志,最後終於達成目標,寫下歷史性的一頁。也曾經在十多年前為了核四興建與否,禁食六天,更號召宗教環保以及社運團體,組織核四公投促進會,環島步行宣揚核四公投理念。林義雄最廣為民進黨內人士津津樂道的,就是2000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把扁呂送進總統府,完成台灣歷史上首次的政黨輪替。但林義雄卻選擇淡出政壇,繼續堅持改革理念。
為了實踐自己的理念,選擇這一條人煙稀少的道路,林義雄更在去年底三合一選舉後,三度發表公開信,質疑府院黨高層,是否失去民進黨的創黨精神及核心價值。不過,在理想與殘酷的政治環境下,無力改變現況的林義雄選擇退黨,學者認為,林義雄退黨效應,勢必將衝擊民進黨傳統核心價值的檢討聲浪。
林義雄在民進黨內具有著最後一塊神主牌的稱號,顯見他的權威份量,不過在道德光環和政治現實的考量下,林義雄選擇退出,這個親手推向政治巔峰的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