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合拍動畫電影《中山魂》 入圍本屆金馬獎

兩岸首部歷史題材合拍的動畫電影《中山魂》,入圍今年的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但被質疑有統戰意味;加上金馬影展的官網介紹,標記電影輸出為台灣國片,引發爭議。不過,金馬獎本來就開放兩岸三地、星馬等華語電影報名參賽,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這是慣例,並完全尊重金馬獎執委會專業的評選與運作。
 
《中山魂》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耗時十年製作,從2011年就開始籌劃,為兩岸首部歷史題材合拍動畫片。
 
官網顯示出資者包含台灣的「中華中山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的「江蘇省廣播電視集團」、「中國電影集團」等等。
 
不過,金馬影展官網顯示的輸出地僅標註為台灣,未顯示中資,遭到外界質疑。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金馬獎有個執委會,所以我們完全尊重執委會專業上的評選、專業上的運作,其實這是一個慣例,執委會大部分也是電影界的人,所以他們自有他們的考量。」

金馬執委會也向平面媒體澄清,《中山魂》當初是台灣的製片公司報名,未以中國電影名義報名,所以不是要刻意隱瞞。而且不論台灣、香港、中國、星馬等華語電影,只要符合參賽規章,都可以報名金馬獎。

依據中山魂的官網顯示,動畫片的製作團隊為台灣人,而在領取獎補助則涵蓋兩岸三地。2011年,從馬英九政府時代的建國百年文創貸款、工業局數位創新補助,到中國南京文廣新局、香港數位平台、中國科技部火炬盃,都有資金挹注。

不過在2016年,被排入簡稱「中宣部」的中共中央宣傳部重點推廣影片片單;而台灣的中華中山傳媒公司董事長馮國華曾對媒體表示,《中山魂》是想拍出一個「改變世界的中國人」故事,該片是否有政治宣傳的意味?在金馬獎頒獎典禮倒數前,意外引發討論。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