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栽種埋暗管、養液滴灌 改善土壤鹽化

全球氣候變遷,減災設施以及溫室、網室的栽培需求越來越高,但卻也帶來土壤鹽分太高的問題,就有農改場與農民合作試驗,利用暗管與滴灌技術,改善土地環境,提升農作物的生長效率。

農改場人員對農民解釋新技術如何改善土壤。嘉義縣太保這個溫室農場,地下水的水位在70到90公分左右,土地鹽化程度嚴重,為了要改善這個問題,農改場埋暗管增加排水,用滴灌技術控制水量,再以生物炭來改善土壤。

台南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江汶錦表示,「滴灌可以用精準施肥的方式,讓肥料跟水達到最有效的方法,土壤裡面就會減少(鈉)累積的量,相對減少累積量,我們的暗管去排,把原本累積過高的鹽分,就可以很快速把它排掉。」

農民張耿赫說:「達到那個(農作物)產值的一個這樣子的一個快速的提升,以及土壤鹽化這個問題的處理。」

在作物種植之前,先在地下埋暗管,增加土壤排水的能力。農業處表示,嘉義縣溫室栽種的面積目前是全國最多的地方,當務之急就是解決土壤鹽化影響作物生長的問題。

嘉義縣政府農林作物科長李秋瑩表示,「從暗管排出的水量會比我們供給的量多出三倍,就可以知道說我們其實供給的大概只有一分,排出的有到三分,就是因為(暗管)它已經把土壤中自己本身存在的鈉,也從暗管就是排出去了。」

為了要降低氣候對農業栽種的影響,嘉義縣使用溫室栽種的情況是愈來愈多,縣府表示,如果確實可以改善土壤的狀況,未來也會考慮補助這相關設備的費用。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