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廣原迷路小熊完成訓練 「姆拉斯」回到山林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去年七月,在台東的海端鄉發現一隻迷途小熊,後來被命名為姆拉斯。而經過十個月的野放訓練後,小熊逐漸具備環境適應能力,因此在16號由直升機載回中央山脈,更經由發報器來傳回訊號,顯示出小熊已經開始活動。有專家說明,除了前三個月要密集追蹤之外,牠也必須和人類的生活範圍做出區隔,才能避免產生依賴性。

照養人員將大鐵籠放在山林,打開鐵門之後,體格壯碩的小黑熊探出頭來,搖頭晃腦熟悉未來的家,隨即腳步輕快的跑進森林。牠就是去年七月,在台東海端發現的廣源小熊姆拉斯,16號在照養人員的陪伴下回到山林。

在部落族人的祈福下,直升機將廣源小熊載回中央山脈的野放點。為了讓姆拉斯熟悉環境,照養人員先在籠內讓牠安穩之後,再進行野放。而台東林管處也證實,已經收到姆拉斯的發報訊號,顯示活動和適應都很順利。台東林管處處長劉瓊蓮說:「衛星的訊號顯示姆拉斯從野放地點往南移動1.2公里,這是個好現象。牠會自然的去探索自然的環境,所以牠不會(害怕)還是充滿好奇。」

廣源小熊在去年7月被發現之後,由台東林管處照養,當地族人命名為姆拉斯。在10個月的照養後,確認健康狀況良好,但因為沒有母熊帶領,期間的野化訓練和捕食能力相當重要。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美秀解釋,「(野放之後)還會擔心就是牠會不會靠近陷阱,牠看到人會不會主動靠近。因為訓練期間還是有密集接觸人的情況,萬一牠真的也是跑了好遠,跑到一個山屋去,結果真的在那邊逗留。那時候就需要管理單位介入(適當區隔)。」

黃美秀表示,除了慎選野放地點,和人的活動範圍區隔,前三個月透過發報器密集追蹤,掌握活動範圍和趨勢,必要時適當介入,才能建立起野放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