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義民祭 北客年度宗教盛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客家人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義民祭,在今天登場,而很多人對於義民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養得又大又重的神豬,事實上,義民祭不只是一個熱鬧的宗教慶典,更是客家人團結的象徵,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推出的義民祭系列報導,而首先,要告訴您義民祭的由來,為什麼客家人這麼重視這個祭典。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清朝乾隆年間,義民軍協助朝廷敉平林爽文叛亂的事件,只是歷史課本上的一段記載,不過對於客家人來說,這卻是祖先、保家衛民、所寫下的光榮歷史。
為了感念戰死沙場的義民軍,當時的地方士紳、選在現今的新竹縣新埔鎮、興建義民廟,並以黑色令旗作為精神象徵。一百七十年來,信仰圈不斷擴大,每年由十五大聯庄輪流、主辦祭典。
而這個主體性,也顯現在祭典的日期上,和福佬人在農曆七月半舉行普渡的習俗不同,客家的義民祭、訂在七月二十號。
因為認定義民爺是祖先,客家人在義民祭典舉行的前一個月,就展開「奉飯儀式」,十五聯庄的居民、連續三十天、風雨無阻,挑著飯菜到各地分出的義民廟祀奉。
在美軍轟炸台灣時、庇護客家人,在瘧疾肆虐時、保佑客家人,這些種種關於義民爺靈驗的傳說,在北部客家庄裡、代代相傳,並融入每年的義民祭中,所顯現的,不只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一個族群、自我認同最鮮明標記。
公視新聞綜合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