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囝仔黃萱儀 阿嬤厝改造文創站

來看今年30出頭的黃萱儀,6年前回去故鄉宜蘭,把阿嬤的厝當做音樂創作的工作室,她用台語寫歌,紀錄農村生活,本週日下午5點30分,頂真人物節目,就要帶鄉親一起來聽好聽的台語歌。

黃萱儀創作歌謠唱著,「阿媽的老厝,攏無舊,在我眼內是享受,入門過戶橂,後尾有碼頭,溪底閣藏水牛。」

在宜蘭礁溪鄉下,有一間80年的老房子,房子外牆,一個阿媽蹲著,哄著站在身旁、只穿內褲的小女孩,現在小女孩長大了,他是黃萱儀,把阿媽這間老厝變成他的文創基地。黃萱儀阿媽蕭燕說,「好幾年都沒住人,她說她要做,我說好妳去做。」

音樂創作歌手黃萱儀回想當初的構想屢遭家人質疑,只有阿媽第一個答應,阿公質疑「妳是沒錢賺嗎?」爸爸也說,「你怎麼都做別人不做的?」
在黃萱儀的堅持下,「結果我就跟他說,什麼做別人不做的,是別人想做不知道怎麼做,我就用音樂來玩阿媽的古厝。」

從小學音樂,黃萱儀愛唱歌,26歲時回到礁溪,用音樂給老厝新生命,成立游阿媽藝站,用台語創作歌曲把日漸消失的農村生活,用音樂記錄下來,也號召一群朋友,在藝站辦音樂表演、藝術展覽,賣在地農產品、推動農村旅行,吃在地美食、認識在地農村-番割田。

音樂創作歌手黃萱儀回想自己的文創夢逐步實現,「創一個群組,跟別人說我現在在做什麼,要讓他們知道,我現在認真在做這件事,現在全世界的人要來幫我,你如果不來幫我 你就太慢了。這樣找一群人幫妳,對就找六十個人了。」

藝站成立6年了,黃萱儀沒有辜負阿媽的期待,也用她的熱情帶動更多在地青年返鄉,一起為宜蘭打拚。她也相信「在地化才會國際化」。台灣要走向國際,要先認識自己,在地發展出特色,自然會被國際看到。

 
1532235705v.jpg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