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債、健保債務、學債,沉重負債壓得美國人民喘不過氣,因而在2011年引發佔領華爾街運動。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教育也應當如此嗎?
集合債務聯合董事蘿拉漢納表示,「能得到免費教育,讓人無法想像,所以大家會把這件事正常化,我會說這是某種經濟暴力,大家都習慣了。」
根據統計,美國學債總金額達1.3兆,揹債人數約四千萬人,其中有八百萬名學生已經違約。對勞工階級跟貧窮家庭來說,原本寄望逆轉人生的門票,卻變成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負債學生表示,「我在上大學之前沒錢,現在是非常窮,現在有全新的赤貧階級了。」
1998年英國工黨終結免費高等教育,短短十幾年間,大學學費從一年一千英鎊,提高到現在約九千英鎊,但調漲的聲音還未止息。這股浪潮從英國席捲整個歐洲,大學變成一門生意,招攬國際學生更成為新興產業。
漢堡大學教授兼校長狄特藍尚博士強調,「我們能容許大學成為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讓教育成為商品而不再是人人可得的社會福利嗎?」
中國高等教育自2000年起、歷經戲劇性的成長,13年間、學生人數從七百萬,成長到三千五百萬,但許多原本就負擔龐大學債的年輕人,即使畢業也無法順利在大城市找到工作。暴利的私營教育體系像巨獸一般,吞噬無數年輕人的夢想,也醞釀一波新的經濟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