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電鍍汙染農地解禁復耕
林健生 / 彰化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2013年彰化縣發生電鍍水汙染事件,經過整治,遭汙染列管的農地,直到今年才有第一批48公頃解除列管復耕。不過環保局採用翻攪底層土的方式整治,造成土質鬆軟,大型農耕機無法運作。
農民開著插秧機下田,後面的農民也要緊盯狀況,就怕大型農機陷入土裡。這麼緊張不是沒有原因,林先生踏進田裡,馬上陷進去,最淺的到小腿肚,而且愈陷愈深,幾乎難以行走,不敢再走下去,最深的地方甚至超過腰部,這樣的土質,讓他們無法耕作。林先生說:「條件不好的,整台(農機)都會陷下去,會困住。」農民林生耀則說,插秧機無法派上用場,秧苗都用丟的,「插秧機沒辦法靠近呀,我們只好用丟的,人如果硬下去會陷進去呀,你看丟得歪七扭八。」
2013年彰化縣和美鎮及彰化市的農田,發生電鍍水汙染事件後休耕,除汙後部份土地解除列管在今年復耕。農民指出,當初整地時採取將底土翻攪上來,土質太過鬆軟,雖然現在環保局的重金屬濃度調查,都符合標準,不過重機具卻無法進場使用。農民王進民說,農機重量大約是三、四噸,犁底層有多深,機具就壓到哪,「你只要沒淹水都OK啦,如果有淹水就是有多深就會壓多深。」
彰化縣環保局表示,彰化全縣列管的農地有326公頃,從105年開始整治之後,第一批的48公頃已解除列管,目前還有200多公頃在整治中,不過採用底土翻攪後的「自然衰減整治法」,由於沒有夯實,就會產生沈陷情形,目前會輔導農民更新耕種技術,暫不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