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將4週年 年輕人:加深對中反思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太陽花學運將滿四周年,當初學運阻擋兩岸服貿協議簽定,卻因為中國提出對台31項措施,引發阻礙台灣經濟發展的討論。曾經參與這場學運的年輕人認為,學運加深年輕人對中國的反思,而且重點應該是政府提出的因應作為。
衝入立院佔領議場24天,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對台灣的政治、公民社會都有重大影響。學運將滿四周年,二月底,中國提出對台31項措施,也引起外界質疑,當初阻擋兩岸服貿協議簽定,卻阻礙台灣經濟發展的出路。但當初參與學運的年輕人認為,不應把兩件事混為一談,各界應把重點、放在政府提出的因應作為,是否能阻擋台灣被掏空的可能。
社運工作者陳政德表示,「反黑箱這樣所謂的河蟹式的定義,來面對兩國之間的經濟戰爭,我覺得民間可以清楚的感受得到政府到底有沒有在做事。」
台聯青年軍團長許亞齊覺得,「我們今天在討論經濟、我們在討論國家的時候,不能去漠視中國就是一個大經濟體。而我們如何跟這個大經濟體並存?」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前副總統呂秀蓮認為,這群年輕人沒有所謂的「中國經驗」,中國就是要用「給甜頭」的方式,像捕蠅紙一樣,用好處拉攏他們,一網打盡。
呂秀蓮說:「所以你要看清楚這31項的惠台措施,主要也是覺得這些台灣人年輕的這一代不知道中國,所以我就引誘你來。」
與談者認為4年來年輕人參選的情況增加了,可是,政府相關政策,必須為年輕人找到希望。而當初參與學運的原住民運動者認為,學運後,民進黨和時力都力推轉型正義,可是在推動原住民轉型正義進展有限,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