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人依原住民語譯成日語留下珍貴的小米紀錄,今天林務局台東林管處邀請日本學者和產業界,聯手播種小米,要留下小米文化和種源。
布農族很多祭典文化唱的傳統歌謠,都和小米種植生長有關,小米是原住民的重要文化和主要食物。可是很少人知道,1941年以前,台灣小米的品種有超過200種,當時日本人貴田武捷,就從中選出130多種品系,花東兩縣就有50多種的小米品種。
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主持人林志忠說:「我們現在只是在談經濟作物,然後把小米的那個深層意義,比如說每個母語名字特徵,現在都會遺失掉。」
不同品種的小米在各原住民部落有不同的發音,日本人也把他們翻譯成日語保留下來,可是現在在台灣,種小米的面積,逐漸被稻米取代,只剩下一兩百公頃,生產面積減少,也連帶造成生態鏈的變化,吃小米的山麻雀,和吃山麻雀的熊鷹也瀕臨絕種。林務局台東林管處透過「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邀請日本學者和產業界,聯手再把小米種回來,希望恢復小米的生態鏈。
台東林管處長劉瓊蓮認為,「這樣子的一個工作,我們應該要從小米去深耕,把環境跟生物、跟人類的生活把它做串連。」
台東林管處表示,保留小米品種不像大多數的植物可以冷凍保種,因為小米種子的保存期限最長一年,只有靠持續種植才能把品種保留下來,目前林管局推動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也要到原住民推廣小米的種植和保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