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地震帶上的共同體"特展 探台日震災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7號起,推出"地震帶上的共同體"特展。除了日本來的地震展品,還包含台南大地震中,搶救保存的文物,帶領觀眾認識台、日兩地,如何面對地震災難。 在療癒的歌聲當中,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的"地震帶上的共同體"國際特展,正式開幕,這個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合作,特別展出台灣與日本從19世紀以來的震災史,並且以對照方式,帶領觀眾認識台、日兩地面對地震災難的異同。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長 王長華== 在2016年日本熊本大地震當中 我們看到了博物館 對於當代的文化財的保存 我們盡上了什麼樣的力氣 除了展出地震史的史料,這次還特別展出台灣以及日本的地震當中的歷史文物,另外也收錄了去年台南206大地震的資料,這讓許多來參觀的維冠受災戶百感交集。 ==維冠受災戶 李肅椊== 藉由這次館藏的展出 讓我們有一個紀錄 算是一個生命紀錄 把這個記憶變得比較不那麼痛 而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從特展當中更可以看到博物館在震災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透過紀錄的保存,更可以讓災民找到重生的力量。 ==文化部長 鄭麗君== 在裡面我們也看到了 博物館扮演了 一種賑災記憶保存的腳色 那麼在賑災救災的過程 保存受災戶的 相關承載個人家庭 記憶的物件 經過整理之後 我們還給家屬 希望透過這些記憶 也找到重生的力量 根據台史博資料顯示,從1995年至今,台灣發生了兩次大規模地震災害,日本則有8次,兩地的大地震可說有相當的連動關係。希望將來持續進行史料及其他研究的擴大交流,對防災科技的發展也有幫助。 記者 溫正衡 台南報導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