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利潤為由 歐盟裁定蘋果補稅4300億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蘋果公司在上訴的同時也發表聲明指出,他們在全球的平均稅率是百分之26,而既然蘋果的總部設在愛爾蘭,稅率當然以地主國的百分之12.5為準,而不是歐盟所要的百分之40。
歐盟從2014年開始調查蘋果公司,認為愛爾蘭動用公權力協助大企業,讓蘋果享有百分之1的優惠稅率,於是在今年8月裁定,蘋果必須補稅130億歐元,相當於新台幣4300多億元。
愛爾蘭政府對此相當不滿,痛批歐盟執委會沒有確切證據就做出不實指控,也強調課稅屬於國家的主權範圍,不該由歐盟執委會插手干預。去年,歐盟執委會也先後下令荷蘭與盧森堡政府,分別要求星巴克咖啡和飛雅特汽車,補繳天價的稅款。愛爾蘭的財經專家認為,歐盟並沒有共同的財政政策,執委會的裁定違反歐盟成立的精神。
愛爾蘭獨立報分析師 達倫辛登:這基本上就是歐盟在干預國內事務,愛爾蘭的稅率是愛爾蘭政府說了算,不該由布魯塞爾的歐盟機構過問。
蘋果在聲明中指出,該公司無論在全球、在美國或在愛爾蘭,都是數一數二的繳稅大戶,被歐盟盯上只不過是因為樹大招風。
愛爾蘭獨立報分析師 達倫辛登:(蘋果公司避稅)這事沒什麼不對,你當然可以給予道德的譴責,但這都是稅法允許的。我很不願意這麼說,但歐盟就是柿子挑軟的吃,拿一家最大的公司開刀,來個殺雞儆猴。
根據歐盟法律,蘋果在上訴的同時,還是要先提存130億歐元,交給歐盟看管。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導說,這跟蘋果去年超過500億歐元的獲利相比,是小巫見大巫。而最終的判決,可能要等上好幾年的時間。記者綜合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