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垃圾處理互支援 規定已久待修訂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北市長柯文哲希望環保署,訂出全國垃圾緊急調度辦法,事實上環保署早在民國85年,訂出相關互惠支援要點,不過因為年代久遠,最近已經著手要修訂,將來要全面盤點各縣市所設置的所有廢棄物處理場,要讓每個縣市送出,或是收受什麼種類的廢棄物,一目瞭然。
並非每個縣市都有垃圾焚化爐,沒有焚化設施的勢必需要其他縣市幫忙,環保署民國85年訂出已經「台灣地區垃圾處理場(廠)互惠緊急支援要點」,協調各焚化廠跟掩埋場的垃圾調度,環保署表示,要點年代久遠,只管焚化跟掩埋,因此最近要修訂,首先會盤點各縣市境內各種廢棄物處理廠,明列廢棄物進出情形,作為縣市間交換處理的基礎。
==環保署主秘 謝燕儒==
有的(縣市)它雖然沒有焚化爐
可是它有化製廠或者是
醫療廢棄物的處理廠
透過這一種
每個縣市做一個盤點之後
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哪些優勢
哪些需要別人來幫忙
以台北市為例,雖三座焚化爐皆非中央補助,非緊急狀況時,沒有義務幫其他縣市處理一般垃圾,但北市製造的醫療廢棄物或是焚化爐底渣,會運往其他縣市,顯示台北市無法獨立處理所有廢棄物。而看守台灣協會指出,若是焚化爐為中央補助設置,更應該配合調度,縣市議會若反對,實在沒有道理。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謝和霖==
公辦民營廠總共有16座
那環保署絕對有權利
做這樣子的調度
不管是常態或非常態
如果它就是說
拒絕收外縣市的垃圾
那我是覺得沒有道理
看守台灣協會指出,全台16座焚化爐由環保署出資,但有些地方優先收受事業廢棄物,卻不協助其他縣市的家戶垃圾,並不合理。而面對台北市議員要求垃圾調度,不該以「密件公函」處理,該公開透明,有官員私下表示,各縣市互惠的條件不同,只公開片面數字若引發不必要的紛爭,協調機制的運作會更加困難。
記者 林靜梅 林國煌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