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國荷蘭 治水技術獨步全球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荷蘭數百年來不斷跟洪水對抗的經驗,讓荷蘭的工程技術領先全球,治水業也因此而壯大。荷蘭有2500家水利工程公司,年產值高達170億歐元 。
從微風吹拂的海邊到市中心,荷蘭最不缺的就是水。這個歐洲第五大經濟體,有一半的人口住在低於海平面的土地上。要不是有長達1萬7千5百公里,比中國現代長城還長的堤防系統,荷蘭人就得生活在水世界當中。境內現有的堤壩、沙丘,形成地球上最固若金湯的防洪系統,但這一切是1953年,造成2千死、7萬2千人無家可歸的洪災所換來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員 舒茲==
荷蘭的防洪系統的安全層級
比起其他國家
高出1百到1千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是為了抵禦北海潮水,所興建的東斯海爾德擋潮閘,長達九公里的堰壩,現在還成了潮汐發電站,產生的電力足夠一千個家庭使用。
==荷蘭水資源議題特別代表 歐明克==
水是風險 但也是機會
這就是荷蘭從歷史學到的
這也是未來世界
需要學習的課題
如果你擁抱水學習跟它共存
你就可以善加發揮它
受到氣候暖化影響,全球飽受洪災以及海平面上升所苦,荷蘭的經驗,也成為其他國家取經求助的對象。治水業成了荷蘭重要經濟命脈,2500家業者每年賺進170億歐元的利潤。全球四成的治水工程都由荷蘭包辦。卡崔娜風災之後,美國紐奧良的重建工作,荷蘭就扮演了關鍵角色,南亞從雅加達到湄公河三角洲的治水工程,也多由荷蘭專家負責。
==荷蘭公共工程部長 范阿埃讓==
災難過後總會帶來巨大的利益
但我寧可看到更多
事前的預防工作
讓民眾獲得長遠的保護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的研究,全球海平面將在2100年之前,上升超過半公尺。荷蘭的大禹們也將持續站在最前線,持續幫各國調整出最佳的治水模式。
記者陳秋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