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胎兒血中鉛濃度高 恐影響神經

鉛毒不僅危害人體,還可能貽禍下一代!台大環境醫學中心最新研究發現,當臍帶血中鉛濃度較高時,兒童2歲時的整體神經行為會有明顯落差,特別是在認知及社交能力上,而鉛毒的來源除了鉛水管外,媽媽懷孕時用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全台約有3.6萬戶民宅,是透過老舊的鉛製管線供水,恐怕把鉛水給喝下肚,而台大醫院環境醫學中心最新研究更發現,如果幼童在母親肚子裡胎兒時期、血中鉛濃度偏高時,恐怕會影響日後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 ==台大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 陳保中== 中樞神經最主要 是在胎兒時期 事實上就開始最明顯的發展 那胎兒時期 在腦部發育過程中 如果有一些比較低劑量的汙染 就會影響他的 神經發展的好壞 台大研究團隊在2004年到2005年,總共收集230個臍帶血,結果發現58個、大約四分之一的臍帶血,血中鉛濃度超過每公升1.65微克,而且持續追蹤兩年後做神經行為發展檢測,這些鉛暴露較高的孩子,包括認知、社交及語言能力都比一般孩子表現差,而鉛水管及媽媽懷孕時中藥草補身,都可能是禍首。 ==台大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 陳保中== 草藥 事實上 重金屬的汙染其實還是不少 媽媽在懷孕過程 有額外吃什麼草藥東西的話 她的潛在 增加金屬暴露的風險是高的 台大研究團隊表示,血鉛濃度超過每公升10微克,就可能對孩童造成危害,因此建議民眾,千萬不要亂吃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也不要讓孩子接觸含鉛玩具,吃東西前記得洗手,才能降低鉛中毒或鉛汙染的危害。 記者 賴淑敏 蔣龍祥 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