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鯊保育受約制 台灣影響層面廣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華盛頓公約組織,即將在十一月二日於智利舉行兩年一次的大會。在生態保育的議程,本次大會,將可能把鯨鯊,也就是俗稱的豆腐鯊,列入國際禁止貿易的保育名單內。而台灣因為國人喜歡吃豆腐鯊,目前正是全世界最大的鯨鯊消費國。如果這項議程正式通過,對台灣將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中午時分,走入基隆的碧紗漁港。魚市老闆很開心地擺出號稱「現撈」的豆腐鯊。細白的魚肉,還有肥厚的油脂,在昏黃的燈光下,看起來特別誘人。在這裡,豆腐鯊一斤就可以賣到三四百塊,而且還有鯊魚煙,炒魚皮等各式各樣的加工製品。
豆腐鯊,正式的學名叫做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種,因為牠體型大,成長速度也相當緩慢,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把牠列入禁止捕殺的名錄。目前只有台灣、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還沒有嚴格的控管。而台灣,為了應付消費市場龐大的需求,也常會從其他國家非法進口豆腐鯊。這些案例,在華盛頓公約組織的大會中,都會被提出來討論。
對於鯨鯊的保育,目前台灣是採取通報和總量管制並行的作法。每年依法只能獵捕八十頭。
如果鯨鯊真的列入國際保育的名錄,一心要與國際接軌的台灣,一定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跟進,在保育以外,如何兼顧漁民的權益,將是另一個重要的議題。
公視新聞林欣靜/王興中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