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取代肉類 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
不少人愛吃肉類,甚至認為,肉類是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不過今天傳出有小學五年級的學童只愛吃肉,不吃蔬菜,結果膽固醇超標。營養師建議應該把大部分肉食換成黃豆、黑豆、毛豆,同樣也能補充蛋白質。
雞腿三明治加奶茶當早餐,中午、晚上再來個雞腿、排骨便當,日前台灣營養基金會針對500多名25歲以上成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35%受訪者每天有兩餐吃肉,25%更是三餐都有肉,更有90%民眾認為蛋類、魚類的蛋白質最好。
==民眾==
從雞肉或雞蛋(攝取)
==民眾==
他們習慣一定要有一個滷肉
不然就是蹄膀 因為他們小孩子
都喜歡吃滷肉 配醬油
營養師表示,肉類雖然是攝取蛋白質的重要管道,但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體內對膽固醇與飽和脂肪的負擔,就有一名10歲男童,只愛吃肉,不吃菜,結果不但過重,體檢更發現有高血脂,營養師建議可用植物性蛋白質取代,避免三高。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 吳映蓉==
傳統的話 像這個卡啦三明治
裡面的動物性蛋白太多
我會建議說把這個三明治
換成所謂的蔬菜三明治
把那個奶茶
換成植物性蛋白質來源的豆漿
它的一個脂肪量 可以下降到42%
膽固醇的量下降了93%
營養師說,健康飲食,每餐植物性食物應該佔3分之2,包括蔬菜、水果及全榖根莖類,三餐當中,挑一至兩餐,用植物性蛋白質,像是豆腐、豆漿、豆干、毛豆、黃、黑豆等豆類食品,來取代動物肉,將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