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四年後就要邁入高齡社會,國民健康署調查社會對老年人的看法,發現只有兩到三成年輕人,認為老年人是家庭社會的負擔,反而是老年人,自己認為是家人或社會負擔的比率比較高。
一長串數來寶,85歲的王爺爺一字不漏,上校退役的他,一站出來就是直挺挺,在舞台上唱歌跳舞樣樣來,很難想像他曾經因為離婚、家人車禍死亡,罹患過憂鬱症。
==銀髮長者 王雨林==
必須要走出來 你在家裡面
一天到晚看天花板看電視
出來以後 老人之間
大家彼此相互連絡以後
我跟你談 明天她跟我談
談談彼此人生的經驗
王爺爺說,長輩只要走出來、多交朋友,心理、身體自然就會健康,不過台灣大部分長輩,不見得像他一樣樂觀,國民健康署調查兩萬多人對老人的印象,認為體弱多病、是家人社會負擔、沒工作能力的比例,都只有兩到三成,將近八成認為老人有解決問題能力,但以分齡來看,反而年紀越大、越認為自己是家人跟社會的負擔。
==國民健康署長 邱淑媞==
我老了 我沒有用了 我有生病
我可能會變成家人的負擔等等
可是事實上社會並沒有這樣看
國民健康署表示,九成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慢性病,但其實只要控制得宜,也可以擁有正常生活品質,加上家人鼓勵多交朋友、多學習,長輩的生活才能打破刻板印象。
記者林珍汝郭俊麟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