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先民渡海滄桑史 海底文物見真章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考古,對有些人來說,充滿著神祕和驚奇。而水底考古,也是同樣充滿著神祕。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天起舉辦澎湖沉船考古展,展出第一批由國人自行發掘的沉船文物。在澎湖的神秘海域裡,到底、隱藏了多少先民渡海來台的秘密。1994年,澎湖漁民在將軍嶼、以及望安的三角海域中,發現了一艘沈船,隔年起,教育部便委託史博館,在四年內,進行了三次的水底搜尋,這批沈睡在海底、一共284件的古物,終於陸陸續續的重見天日。這枚古錢幣,就是透露出這批文物、存在的大約年代最主要的依據。從出土的文物推斷,這艘被取名為「將軍一號」的沉船,是一艘清代中期、載運建材以及陶器貨物的木質帆船。由於這是歷史上台澎海域中,第一艘經由官方發掘出來的沉船,研究者認為,這對於正處在起步階段的台灣水下考古來說,相當具有指標性意義。歷史博物館表示,這次的展覽,是作為連續四年水下考古、工作成果的完整呈現,同時,也將作為籌建中、澎湖沈船博物館的基礎。公視新聞蘇玲瑤、陳昌維採訪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